查看原文
其他

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新高考标准卷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历经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乡村是维护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已经深深嵌入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基层党组织、民间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关联互动,民俗文化可以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

以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在传统社会中,以血缘关系聚居的当地瑶族群众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加之依山而建的木质结构居所,极易发生火灾。历史上,为了保护家园,瑶族群众纷纷自发组织开展灭火行动,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今天,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替代了“刀耕火种”,但瑶族群众居住空间的特性仍使得火灾隐患较大,成为乡村治理的一个难题。为此,瑶族群众发起成立民间志愿消防队,吸纳更多瑶族同胞共同开展火灾扑救。他们还联合当地消防部门组建了说瑶话、唱瑶歌的“瑶族乡村消防宣传队”,将灭火场景等内容,用歌舞、剪纸、刺绣等民俗文化体现出来,走乡入户传播消防常识。

可见,民俗文化能够在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在乡村中,与民俗文化有关的各类活动仪式,往往具有公共事务属性,便于村民集体在参与公共事务中开展社会服务。发掘好、运用好民俗文化的积极因素,有助于提升乡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强化人们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进而在各项活动中自觉承担起乡村治理的责任。

在民俗文化中发掘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资源,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俗文化发挥治理效能的过程,也是对乡村群众的情感和行为进行引导的过程。充分发挥优秀民俗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守护好民俗文化,深刻理解民俗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民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有鉴别地加以整理,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乡村治理的内生力量,要鼓励民众自觉抵制、摒弃不合时宜的习俗观念,畅通优秀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治理的通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彰显传统文化凝心聚力的引领作用。

(人民日报《优秀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治理》)

材料二

近日,玉屏侗族自治县开展民俗文化培训活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

此次培训主要围绕玉屏侗族山歌、侗族酒歌展等内容开展,还邀请了该县民俗专家吴绪忠进行授课。培训中,吴绪忠从玉屏民间音乐中的山歌类别、曲调风格特色及歌词体裁规则等方面作了细致讲解,指出山歌、酒歌源于侗族群众勤劳朴素的生活,歌曲创作及演唱既要有内涵又要接地气。随后,参训学员齐声开唱,现场气氛热情高涨。

近年来,该县充分挖掘弘扬县内优秀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结合侗族“赶坳”、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等传统民间习俗活动,广泛宣传推广,展现了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

本次培训活动旨在培养一批县内民俗文化爱好者,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中,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有力保障,为加快推进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人民网《玉屏开展民俗文化培训活动》)

材料三

新学期,“农家土灶”进了上海市金山区枫泾中学的课堂。

灶头饭那份柴火的香气虽然搬不进教室,灶膛里烘山芋的欢乐也很难言传,但随着灶壁上栩栩如生的灶画一点点成形,学生们仿佛也能走进那“土土的快乐”。

“灶画里都是故事,这样的课既让我们亲近家乡风俗,还了解了它背后的传承和意义。”初三学生顾思语趴在地上边埋头勾描边告诉记者,功课之余,很享受这样的专注时刻,“我和同学都没想到,原来爷爷奶奶家的灶头和灶壁画还有那么多艺术内涵。”

如今,两周一次、贯穿一个学期的特色课程已经让学生们有了期待。从开始时的互动交流,说说身边看到的灶画;到灶画色彩纹样、文字布局的探究解读;再到动手体验创作,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灶画,这门“土味十足”的课越来越受到学生追捧。

设计这门课程的是枫泾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娄春花。她告诉记者,在金山农村,昔日家家户户都有土灶,如今土灶少了,但在很多人心中,它依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于是,利用学校美术特色教育优势,娄春花主编《人间烟火——金山灶壁画》一书。在各方支持下,这门课程纳入“艺术育人金山模式”区域课程,从原来的“小打小闹”,成为一门常态化课程,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们希望通过对灶壁画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等相关知识的讲授,结合实际纹样的绘制,让中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同时也能让当地的灶头文化得到更多关注和更好传承。”娄春花说。在娄春花看来,如今的乡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灶头文化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灶头是乡愁,承载的是家的味道,是家人的爱,更是一种民俗文化。和学生一起‘还原’农家土灶的点点滴滴,也是一次寻根之旅,寻找乡村的根,也是寻找每个人心灵的归宿。”

(摘编自《光明日报<民俗文化进了中学课堂>》)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

B.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将逐渐融入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

C.民俗文化具有公共事务属性,便于村民集体在参与公共事务中开展社会服务,有助于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

D.民俗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能够教化群众、淳化民风,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对它进行继承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说瑶话、唱瑶歌的“瑶族乡村消防宣传队”利用民俗文化走乡入户传播消防常识,对消除当地火灾隐患有积极作用。

B.鼓励民众自觉抵制、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就能畅通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治理的通道。

C.玉屏县开展民俗文化培训活动的成功,说明了专家的引领和群众的参与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弘扬。

D.灶头文化走进中学课堂,可以让学生亲近家乡风俗,了解它背后的传承和意义,也是一种寻找心灵归宿的途径。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民俗文化”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渡过了一个难关。家长为了庆祝孩子渡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

B.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C.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比汉人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

D.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4分)

5.你认为应该如何传承民俗文化?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那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后激动地大声喊道,“真的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哪儿来的?”

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个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瘦子在吻完后开始说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喂,让我把你看个够!你还是那么帅,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奈尔,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奈尔!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我正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我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得了两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呆若木鸡,但他马上满脸笑容,笑得脸都歪了。他的脸好像被火烫着了似的。他的身子好像在缩小,腰也弯了,好像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仿佛也在缩小,皱起了眉头……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了。纳法奈尔站得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只握了握他的三个指头,深深地鞠了一躬,媚笑着:“嘿!嘿!嘿!”他的妻子也满脸堆笑。纳法奈尔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胖子身上散发着“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身上散发着“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作者用气味的对比,暗示两人身份地位的高低悬殊。

B.瘦子的妻子也瘦,下巴长长的,探头探脑,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她较少出门,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和瘦子同属社会小人物。

C.本文两次写道“又惊又喜”,第一次是写胖子和瘦子重逢时的惊喜,第二次是写瘦子一家得知胖子是高官时的惊喜。两次描写都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有讽刺之意。

D.本文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映了俄国官场的等级森严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膝,鞭挞庸俗畸形的社会心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不写具体时间,暗示了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以胖瘦来称呼人物,则暗示了故事不是发生在特定人物身上。这样写更强调了故事的普遍性、广泛性。

B.作者在故事开头刻画胖子的外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胖子嘴唇油光锂亮的模样,与后文对瘦子的相关描写形成对比。

C.作者把瘦子得知胖子官阶前后的语言和行动变化进行对比描写,将他前后的神态和外貌进行漫画式夸张描写,写出了瘦子善于逢迎、趋炎附势的世俗心理。

D.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揭示胖子身份是情节发展的关键。结尾处对瘦子的妻子和儿子的描写发人深省。

8.契诃夫主张“努力使人物的心情在他们的行动中就清晰可见”。请以纳法奈尔为例,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心理变化。(4分)

9.契诃夫为什么选择瘦子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小人物”作为小说的主角?请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二月,戊寅,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以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参预朝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

B.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

C.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

D.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B.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C.致仕,也称“休致”,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癸卯,传统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0年。前一位是壬寅,后一位是甲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太宗知人善用,任命房玄龄、杜如晦为左右仆射。房善于谋划,杜长于决断,两人同心同德,为国出力。

B.房玄龄为人谨慎,虽然深得圣心,有时因某事受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内,磕头请罪,恐惧得好像无地自容。

C.房玄龄因犯小过失回家闲居,同僚褚遂良为其上书进谏,太宗马上亲自去其宅第,用车马载着玄龄一同返回宫中。

D.唐太宗出兵征讨高丽,众大臣不敢进谏,房玄龄抱病上表劝皇上开拓疆土当适可而止,希望停止募兵使得远服近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2)玄龄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14.房玄龄是怎样劝阻唐太宗征讨高丽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踏歌词四首

刘禹锡

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鹉坞鸣。

其三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注:踏歌,是指古代流行于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者多为青年男女,边跳边唱,并以脚踏步为节拍。花钿(diàn):女性的一种首饰。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两首诗写川江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女性口吻咏唱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

B.“春江月出大堤平”中的“平”字指春江涨满,与江岸齐平,和“潮平两岸阔”中的“平”有同工之妙。

C.“振袖倾鬟风露前”以“振袖、倾鬟”两个细节来写舞姿情态,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

D.这两首诗风格清新自然,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表达感情宛转曲折,含意丰富,情味悠长,耐人寻味。

16.这两首诗的结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烘托出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很有感染力。

(3)羌笛是边塞诗中重要的情结意象,文人将对边关的感受投射于羌笛,使羌笛在表情达意上具有悲凉的象征意蕴,如唐代边塞诗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漫漫旧州古道,踏足其上,用脚步丈量着历史,在过往的印记中感喟着旧日时光的深沉、厚重。古道一头连接着过去,一头通向着未来,未来不可知,过去却可寻。沿着悠远古道,历史的车轮卷着烟尘滚滚而来,几多家国陈事掺杂着悲欢离合或湮没幻灭,从此______,或演绎传唱于街头巷陌,妇孺皆知,______成为不朽的传奇。

蓦然回首,在旧州浩繁的传奇篇章中,不知多少英雄豪杰纷至沓来,又______离去,惟有林冲在文人的翰墨里、在评书艺人的精彩评说中、在乡老的口耳闲谈中,熠熠生辉又慷慨悲歌,如一座不朽丰碑高高地矗立在人们的心田。故事里的事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一切皆在信与不信间,但沧州人是信的。

正因如此,林教头刺配沧州道至雪夜上梁山的精彩段落画面方能在施耐庵的笔下被永久地______在旧州风雪古道旁。( ),一个让英雄绝境逢生——斩断旧我、从此走向新我的地方。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销声匿迹 惊心动魄 倏忽 定格

B.销声匿迹 动人心魄 蓦然 定位

C.杳无踪影 惊心动魄 蓦然 定位

D.杳无踪影 动人心魄 倏忽 定格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遥望天地,前方江湖不远,还好中间有古沧州,后方无家可归

B.遥望天地,前方江湖不远,后方无家可归,中间还好有古沧州

C.遥望天地,后方无家可归,还好中间有古沧州,前方江湖不远

D.遥望天地,后方无家可归,前方江湖不远,还好中间有古沧州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冬奥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届,与夏季奥运会间隔举行。那么, ?他叫皮埃尔•德•顾拜旦。对,就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的法国著名国际体育活动家顾拜旦。冰雪运动虽然很早就受到严寒地区国家民众的喜爱,但是和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季奥运会的创立,最开始 ,因为彼时,一些世界级的冰雪运动赛事已形成传统。直到20世纪初,冰雪运动中的花样滑冰和冰球,才被分别列入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并引起观众极大兴趣。但是, ,这在当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花样滑冰和冰球比赛只能提前到4月份举行,这就使得举办当时一届夏季奥运会整个时间能长达大约5个月左右。鉴于此,顾拜旦提议单独举办冬季奥运会。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成功举办,自此开启冬奥会历史。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第24届冬奥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雪运动员在中国竞逐了109枚金牌的最终归属。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花样滑冰和冰球比赛只能提前到4月份举行,这就使得当时举办一届夏季奥运会整个时间能长达大约5个月。

B.花样滑冰和冰球比赛只能提前到4月份举行,这就使得举办当时一届夏季奥运会整个时间能长达5个月。

C.花样滑冰和冰球比赛只能提前到4月份举行,这就使得举办当时一届夏季奥运会整个时间能长达5个月左右。

D.花样滑冰和冰球比赛只能提前到4月份举行,这就使得当时举办一届夏季奥运会整个时间能长达5个月。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分别为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等。

新鲜出炉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记录了国家的发展变化,展现了社会新气象。网络用语也是观察社会动向与文化生态的一个“晴雨表”,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一个文化共同体,打破了不同场合的语言区隔。

但网络语言也是速朽的,我们能记得唐诗,但恐怕已经记不清五年前的网络用语。网络语言一个难以回避的尴尬在于,很多用语的文化意蕴比较单薄,它们被经典化的概率很低。甚至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班上组织一场以“网络语言利弊谈”为主题的辩论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一辩”的身份把你的感悟与思考写成一篇辩论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A项应为“逐渐形成”“相对稳定”,B项原文为“民俗文化已经深深嵌入”C项原文为“与民俗文化有关的各类活动仪式,往往具有公共事务属性”。

2.B【解析】说法太绝对,不合逻辑。

3.D【解析】京剧不属于民俗文化。

4.文章首先指出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一一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人文品格,由此引出“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可以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这一观点;接着以瑶族乡村消防宣传队利用民俗文化走乡入户传播消防常识为例来证明“民俗文化能够在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最后论述如何在民俗文化中发掘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资源,强调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鉴别地加以整理、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样才能让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答出一点计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①把民俗文化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传播地方民俗文化。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文化场馆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对干部群众进行民俗文化教育、宣传邀请民俗专家,开展民俗文化技能传承培训活动。③让民俗文化走进课堂,在中小学开设民俗文化课程,编写民俗文化教材,让青少年亲近家乡风俗,了解它背后的传承和意义。(每点2分)

6.C【解析】本文第一次写胖子和瘦子重逢“又惊又喜”,是真实的不掺杂利害关系的惊喜,是老朋友分别多年后不期而遇的惊讶和喜悦,是本能的自然的心理反应,没有丰富含义,更没有讽刺之意。

7.D【解析】“小说情节曲折离奇”错误。《胖子和瘦子》这篇小说的情节简单,截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就一个场景,老朋友在火车站重逢。

8. 小说多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以此反映其心理。①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纳法奈尔“犹豫了一下,摘下了帽子”“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表现了他不由自主的轻慢态度。②知道胖子的官级之后:“站得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表现了他由轻慢变为崇敬、谄媚的心态。(每点2分)

9.①从小说主旨来看,作者所要批判的就是等级分明的社会导致小人物可笑又可悲的奴性心理的社会现实。②从人物角度看,这样的小人物更具真实性、现实性和普遍性,通过“瘦子”这一形象更能折射出畸形的奴性社会心态,寓含作者的同情与批判,更具讽刺性。③打破传统的“批判达官贵人”的写法,以原本令人同情的小人物作为批判的对象,选材新颖,易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使文章更有可读性。(每点2分)

10.B【解析】断句依据:虚词“也”“者”“故”;“深相得”指配合、相处得很好,可联系成语“相得益彰”来判定此处应断开;“同心徇国”是“同心协力为国出力”之意,应断开;“房”“杜”指房玄龄和杜如晦,并列的人名之间用顿号,应断开。

11.C【解析】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12.C【解析】“房玄龄因犯小过失回家闲居,同僚褚遂良为其上书进谏”和“太宗马上亲自去其宅第,用车马载着玄龄一同返回宫中”是两个事件。

13.(1)(房玄龄)听到别人的长处,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计分点:善、若、求备、格物)

(2)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太宗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的公公病得这么厉害,还能为国家的事忧心忡忡。”(计分点:尚、病笃、尚、句意)

14.房玄龄首先肯定皇帝功德威名已备,无需开拓疆土来扬名立威;(1分)接着阐述战争会伤及无辜,戕害生命,令人痛心;(1分)最后指出高丽并无不可饶恕之罪,放弃征伐可得远服近安。(1分)

参考译文:

二月,戊寅(初六),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征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昼夜操劳,惟恐偶有差池;运用法令宽和平正,听到别人的长处,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不遗余力。至于尚书省的制度程式,均系二人所定。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一定要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等到杜如晦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长于决断。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出力。所以唐朝称为贤相者,首推房、杜二人。房玄龄虽然多蒙太宗宠爱,有时因某事受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内,磕头请罪,恐惧得好象无地自容。房玄龄因犯小过失回家闲居,褚遂良呈递奏疏,认为:“房玄龄自从皇上起兵开始就辅助皇上有大功劳,武德末年以死相助,贞观初年选拔贤才设立政事,臣子中最勤勉的当属房玄龄。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责,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陛下如果因为他上了年纪,使用客气的方法让他退休,以礼让他退休;不可以因为小的过错,抛弃几十年的老功臣。”太宗听后急忙召房玄龄回朝。过了不久,房玄龄又离开职位回到家中。过了几天,太宗巡幸芙蓉园,房玄龄让晚辈们立即洒扫门庭,说道:“皇上的乘辇就要到了。”过了一会儿,太宗果然临幸他的宅第,于是用车马载着玄龄一同返回宫中。癸未(二十八日),任命司农寺卿李纬为户部尚书。当时房玄龄留守京城,有人从京城前来太宗处,太宗问道:“房玄龄讲些什么?”答道:“玄龄听说陛下拜李纬为户部尚书,只是说李纬是个美髯公。”太宗即刻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房玄龄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蒙受皇上的隆恩,如今天下无事,只有东征高丽一事没有停止,众位大臣都不敢劝谏,我明知其非如果不说话,真是死有余辜啊。”于是上表章劝谏,认为:“陛下的功名威德也可以知足了,开拓疆土也当适可而止。如今驱使无罪的士卒,让他们往刀口上送,使之肝脑涂地,难道他们单单不足以怜悯吗!假使当初高丽违背臣属的礼节,可以诛罚他们;假若侵扰老百姓,可以灭掉他们。以后会成为中原的祸患,也可以除掉他们。如今没有这三条原因而只是无故烦劳中原百姓,希望陛下容许高丽悔过自新,停止召募兵众,自然华、夷庆幸有靠,远服近安。我很快要死去的,倘若承蒙陛下采纳将死者的哀鸣,死了也将不朽。”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太宗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的公公病得这么厉害,还能为国家的事忧心忡忡。”太宗亲去探视,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告别,悲痛得不能自禁。癸卯,房玄龄去世。

15.C【解析】“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错,应为“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时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

16.其一的结句以景结情,(1分)当新词唱尽,四周悄然,只见红霞映树,只闻鹧鸪和鸣,(1分)衬托了姑娘们因唱尽新词无人应对而产生的惆怅、失落之情,耐人寻味;(1分)其三的结句侧面描写,(1分)次日清晨,游童在歌舞场地拾到姑娘遗落的花钿,(1分)烘托出昨夜热烈狂欢的气氛,情味悠长。(1分)

17.(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8.D【解析】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杳无踪影:一点踪迹都没有,指不知去向。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后形容使人感到十分惊险、紧张。动人心魄: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倏忽:很快地;忽然。蓦然:猛然;不经心地。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泛指确定在某种状态、格式、标准上。定位: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并做出某种评价。

19.B【解析】依据方位顺序,先“前方”再“后方”,依据前后文,最后突出强调“中间”的古沧州,和后文的“一个让英雄绝境逢生一一斩断旧我、从此走向新我的地方”相衔接,所以选B项。

20.把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林冲比作“不朽丰碑”,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林冲形象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与丰碑高高地矗立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相似性。这个比喻的运用使林冲不同凡响的英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第点各2分,第点1分。)

21.D【解析】A项“长达”后面不能接约数,“大约”要去掉;B.“举办”位置不当,应放在“当时”之后;C项“举办”位置不当,应放在“当时”之后,“长达”后面不能接约数,“左右”要去掉。

22.(1)是谁第一个提出举办冬奥会的呢(2)并没有那么顺利(3)在炎炎夏日进行冬季项目的比赛(每点2分)

23.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由“材料、引导语、写作要求”组成。材料既肯定了网络用语的积极意义,也指出了它的不足,正反两面都突出了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引导语明确了中心议题“网络语言利弊谈”并设置情境,限定写作方向和写作文体:班上组织辩论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一辩”的身份把你的感悟与思考写成一篇辩论词。

写作时要有明确的观点:“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分析时应看到网络用语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要深层挖掘其背后反映的社会动向和文化生态。论述时应该体现辩论词的特点,有情景意识,突出思辨性。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